若不是5月31日晚京東下的“紅戰書”,這個六月本應屬于30部影片搶灘的大銀幕。所謂生活永遠玄于藝術,十幾款大字報鮮血淋漓間交織出的電商情仇,豈是一部《富春山居圖》所能盡述?
價格戰傷神傷錢,不是真想打,而是不參戰就出局。不嚷嚷,訪問量真的會被搶,誰也輸不起。比如當當,在別家忙著全線虧錢的時候,當當在盈利上市,看似表面在增長,卻輸給了大勢。因此,易迅國美必須打腫臉,亞馬遜中國也把短信群發不知幾多,越是非第一陣營,越要跟。
但有一類垂直電商卻顯得淡定許多:曾經慣于在光圈前行走的“樂蜂”們,雖然也宣布“備3億貨源”參戰,吃相卻難得的好看,沒有腥風血雨的呼號,也沒有鼻息粗重的怨念。相比于6月份集中交戰的家電、3C電商(即男性系電商),這些掙女人錢的化妝品電商已經完全走上差異化競爭的道路,更鮮為人知的,是她們“非主流”的盈利狀況和巨大的增長空間。
被蔡文勝背書的產業
有關蔡文勝的傳奇已經不必贅述,他的投資理念也同樣獨辟蹊徑——“也許今天在中國某個不知名的三線城市的商業街的拐角處,你會看到一家看上去特別山寨的服裝連鎖店,他的老板是你根本想不到的蔡文勝”。#p#分頁標題#e#
更神奇的,是蔡的預見性——2009年,蔡要求塞班論壇自廢武功,隨后推出安卓優化大師;2010年初時,蔡對媒體大講“45天如何把微博影響力做大”;2011年3月時,他在微博中喊道:人類已經不能阻擋微信了。
這樣一個似乎和電商無甚交集的人,卻在2011年初投資了PBA,一家化妝品電商。對此,蔡是這樣解釋的:淘寶、京東等電商綜合平臺江山已定,未來的機會屬于垂直平臺。不同垂直領域的爆發有先后,而化妝品的排序非常靠前,因為其毛利非常高,且具備標準化、供應鏈短、受眾年輕、重品牌、重復購買率高等適合網絡銷售的特點。
沒錯,高毛利,是一切故事的前提。
電商中的白富美
驕陽6月,就在媒體監測和比價網不斷壓榨下,京東數碼產品直降1000元也被稱“虛偽冰點”的時候,那些需要瘦身、防曬、美白的姑娘,卻源源不斷地把錢打進化妝品電商的賬戶中。
世人皆知,化妝品是一個成本幾乎趨近于零的產業,相宜本草的招股說明書十分清晰——“毛利80.34%,廣告、促銷、終端等市場推廣費用占銷售收入50%,凈利約10%”。而化妝品電商則天然將終端等費用直接省去,正如某家化妝品電商所言——“自有品牌利潤在60%-70%”。#p#分頁標題#e#
如果說這種數據還不能讓業界同行痛哭流涕的話,試問有幾家電商可以做到“賺錢做電視廣告”?樂蜂就做到了,通過與時尚達人捆綁的自有品牌策略,靠達人粉絲的力量拉動銷售——通過數檔電視節目的推廣,眾多達人也聚攏了龐大的粉絲群,僅“小P老師”在微博上的一句話,便可同時輻射千萬粉絲,他們同時也是高質量的目標消費人群。如同美國著名的“家政女王瑪莎”,隨著曝光量的不斷增加,粉絲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越來越強,“達人效應”帶動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。
“女性錢袋的殺手”
劉強東說過一句大實話:“老實說,我相信絕大部分的零售平臺,男性用戶超過50%永遠是要虧錢的,只有女性用戶超過一半你才有機會賺錢。”沒錯,3C網購用戶中68.1%為男性,難怪京東還在燒錢,而被稱為“女性錢袋殺手”的化妝品電商,活得卻美不可言。
據統計,目前中國有約4億個家庭,6.5億女性人口,女性在家庭中同時承擔著母親、女兒、妻子等角色,她們也是絕大多數兒童用品、老年用品和男性用品的購買者,女性往往一個人花五個人的錢,據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顯示:在我國,77.3%的已婚女性決定著家庭“吃”、“穿”以及“日常用品”的選擇和購買,女性和家庭是居民生活消費的主體市場。#p#分頁標題#e#
而且,中國目前40歲以下的中青年女性是經歷了完整化妝品教育的一代,消費習慣和老一輩已經發生變化,而且隨著收入的增加,化妝品消費升級的現象非常顯著。
1980年,中國人均每年花在化妝品消費上的開銷是1元,2010年,這個數字變為180元,即使如此,中國人的化妝品消費額也僅為日本的1/20、美國和巴西的1/10、泰國的1/3。;專業護膚有九個步驟,但國內女性護膚大多不過三個步驟;2017年,中國將超越日本,成為亞洲第一市場……化妝品,這個年均增幅23.8%的盤子,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。
但更可怕的,是中國化妝品網購的增長空間比線下還要巨大:2010年化妝品網購增長率為79%,2011年為66.6%,其增長趨勢領跑中國網絡購物市場,預計2015年化妝品網購市場規模破千億。再形象一點的說,化妝品已經成為在中國網購市場上銷售份額排名第三的行業。
“不美不活”,沒錯的。